一般来说,学生初学一门功课时,都存在一定的好奇心理,除去社会舆论和家长灌输的一些观点外,对这门课程由于缺乏认识和了解,还谈不到什么兴趣。但如果入门阶段尝到“学了就会,会了能用”的甜头,就会产生兴趣。之后,假如学习比较顺利,成绩比较好,初期的兴趣就会转化为积极性和上进心,进而发展为求知欲。
语言的价值在于交际。教师必须明确教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使用,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将起始阶段的进度放慢,要让人人都学会,课上课下大胆使用。曾经有学生兴奋地告诉我,他遇到了“老外”,把刚学的“Howareyou?What’syourname?”拿来交谈,他觉得特自豪。
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别。了解和鉴别学生的能力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。很多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,是不应该的。教师应该找出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,对症下药。青少年比较敏感,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心理尤其脆弱。要使他们跟上班,教师首先要尊重他们,帮助他们树立信心,多给予表扬,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,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使他们确信别的同学能够学会的,自己也能够学会。当他们看到自己在学习道路上,通过努力也能够取得成果时,他们的内心会充满喜悦,会信心倍增,学习对他们不再是苦恼的事儿,而是愉快的事情了。
常听学生说“我最喜欢某某科,因为我喜欢那个老师。”或是“我最不爱上某某课,因为我不喜欢那个老师。”当学生还不能理智地对待学习时,常常因对某个教师的喜欢与否决定是否爱学某科。有的学生就是由于喜欢某个老师而偏爱某个科目,进而终生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。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影响之一。
教师的态度可以左右课堂的气氛,课堂的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,学生的情绪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。中国有句老话“严师出高徒”,但这“严师”不能理解成表面的“冷面孔”、“冷言语”,而是应对学生的要求虽严格,但态度很和蔼。有的教师总抱有“恨铁不成钢”的心情,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“恨”往往容易导致过多过严的批评、责备和埋怨,除了起宣泄的作用外,不会有积极作用,反而使师生关系僵化,使学生的信心受到挫伤。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感到,教师自己要有满腔热情,对学生要有信心,有耐心,对他们的要求要客观、现实。教师应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,为他们的进步积极创造条件。当学生信赖教师的时候,教师的指导才能在他们身上起作用,教师的课堂设计才能得到较好实施。
在外语教学中,趣味性是个很重要的问题。如果教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,学生的注意力就很自然地集中,就会学得轻松愉快,收到理想的效果。英国的一位教育家说得好:“呆板的教师不是好教师,尽管他拥有够糊一间房子的证书也是白搭,好教师以他的热情、活泼……使其课堂教学生动有趣。”
游戏作为一种娱乐和学习的形式远远早于课堂教学。教师通过游戏教英语,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会语言、掌握语言,在游戏中找到学习英语的兴趣,开发学生的潜智,真可谓寓教于乐。比如,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绕口令,特别是在语音和词汇教学中适当用一些绕口令,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活跃课堂气氛。因为绕口令是一种有趣的语言游戏,它用语音极相近的单词交叉重叠,编成句子,在一口气急速念出来时,语音容易读错,单词也常会混淆,稍不注意,就会念出笑话。另外,讲一些有趣的单词、英语成语、谚语及谜语等也是吸引激发学生兴趣的好办法。
在选择教学手段时,既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使学生摄取知识,发展能力,又要注意发挥各类学生的潜力和特长。一节课里,教学手段应当有所变换,但不能用的太多太杂。教师要认识到,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服务的,不是用来做表演的。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对知识的感知方式不同。有的学生听觉感知快,有的学生视觉感知印象深,有的学生愿意说一说,有的学生喜欢独自想一想,而有的学生写一遍才能记住;有的学生习惯同向思维,有的学生爱用异向思维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,既要有全班统一活动,也要有个人的自由活动;既要考虑到全体学生,使具有各种潜力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,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弱点,想办法帮他们克服。
困难是兴趣的敌人,成绩是兴趣的支柱。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很容易在困难面前衰退,这时,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意志的培养,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。对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,教师都应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,就像原始人保护他们的火种一样。